推动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,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。身处发展一线的基层干部,肩负着带领群众谋发展、促增收的重任。要真正让地方的产业活起来、强起来,就必须彻底摒弃“等靠要”思想和路径依赖,主动创新思维,深挖细掘本土优势资源,走出一条符合实际、富有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。
创新思维是引领产业发展的“第一动力”。基层干部不能习惯于“上级布置、下级执行”的机械模式,也不能盲目照搬外地经验。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,以新理念、新视角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和手中的资源。什么是优势资源?它不仅是矿产、风景等显性资源,更包括独特的生态环境、深厚的历史文化、淳朴的乡风民俗、丰富的农林特产以及大量的人力资源。基层干部要像“寻宝者”一样,深入调研,精准识别这些隐藏的、未被充分开发的比较优势,并思考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将其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。
结合实际是产业成功发展的“根本前提”。产业规划不能“空中楼阁”,必须深深扎根于当地的发展阶段、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。基层干部要做好“结合”文章,将国家的宏观政策、外面的先进经验与本地实际情况有机融合。例如,拥有古村落资源的可以创新“文化+旅游”模式,特色农产品丰富的可以探索“电商+品牌”路径,生态环境优美的可以谋划“生态+康养”产业。要学会运用工业化思维、市场化办法来运营农业、打造产业,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,延伸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,确保产业选择精准、发展可持续。
带动产业发展是检验能力水平的“试金石”。识别优势、创新规划之后,更需要扎实的行动力。基层干部要争做产业发展的“实干家”和“推广员”。一方面,要积极优化营商环境,吸引外部资本、技术、人才流入;另一方面,要大力培育本土经营主体,激发内生动力。要善于搭建平台、做好服务、宣传推广,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难题,真正让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场景,让优势资源产生显著效益,让广大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。
唯有以创新之钥打开资源宝库,以务实之举推动产业振兴,基层干部才能切实履行好促一方发展、富一方百姓的重要职责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