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网站近日刊文介绍,张家界市严格落实“过紧日子”要求,推行市内公务“零接待”。据统计,2025年1至7月,全市所有乡镇接待费仅0.21万元,同比下降99.95%;4个区县直单位接待费13.76万元,同比降93.71%,财政支出压力显著降低。
接待费用降幅达到了99.95%,可见张家界的这项改革真正起到了立竿见影作用。根据2013年印发的《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》,国内公务接待应当坚持有利公务、务实节俭、严格标准、简化礼仪、高效透明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。张家界的“零接待”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公务接待费用,给基层减负,也有利于形成务实节俭的工作作风,对根治吃喝之风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。
违规吃喝是享乐主义、奢靡之风的体现,也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。吃喝之风一旦形成,就有裹挟力,原本讲原则的公务行为,就会异化成讲排场、讲标准、比拼用餐环境的攀比之风,就有了三六九等之分。歪风邪气失去约束,好风气就只能退避三舍。
实施“零接待”以后,基层不必费尽心思揣摩上级领导的喜好,上级领导也不必担心增加基层负担。工作有不同,职位有大小,但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。
“零接待”把原本需要基层干部抗的压力,通过制度化建设的方式抛给了制度,既化解公务接待的实际负担,又化解基层干部的心理负担,无疑是直指要害、对症下药的好办法。
当然,市内公务“零接待”能否实现,还要对违规行为“零容忍”。“零接待”是一把好刀,但对制度的刚性要求极高,不能有法外之人。接待费用水涨船高总是从搞特殊化开始的,一个人的特殊化最终导致一群人的特殊化;这个领导开了小灶,自然不可能让另一个领导吃大锅饭,歪风邪气就是这么一点点蔓延开来的。这就要求领导要以身作则,不能搞特殊化,以避免产生上行下效的不良风气。
“舌尖上的腐败”之所以难以治理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。有的地方怕“得罪上级”,悄悄搞“地下接待”;有的把“简餐”搞成“豪华套餐”;有的将豪华餐厅换了个食堂的牌子。中央三令五申,底下应对之法五花八门。监管手段难以做到有效覆盖,失去了准头,这意味着传统监督方式也得跟着升级。比如,同处湖南的郴州的做法就值得借鉴。当地把纪检监察、财政、审计等部门拧成一股绳,依托“互联网+监督”系统,把公务行程、用餐记录、经费支出绑在一起比对。一旦发现“行程在A地,用餐在B地”“没出差却有餐费”的异常情况,系统自动预警,纪检部门立刻跟进。大数据对监管赋能,真正做到了有效监管。
改革接待之风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形成正确的工作作风。接待费用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官员思维中,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看法,认为“接待就是生产力”,酒桌上的热情能影响办事的效率。改革相应地就要在公事公办,保证办事的公开公平公正、提高透明度上想办法。省下的这些真金白银是要留给民生项目的,“零接待”改革成效如何,要看干部是不是把精力用对了地方,更要看群众是不是真的满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