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退休前,听说办手续得跑好几个部门,盖一堆章,没想到今天带齐证件在一个窗口填一张表就办妥了,全程不到5分钟,太方便了!”日前,在凤阳县政务服务大厅,刚办好退休手续的李琴笑容满面,对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的便捷赞不绝口。
曾几何时“办事跑断腿、材料反复交”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。就拿职工办理退休手续来说,堪称一场“跨部门接力赛”,养老金申领得找社保、医保衔接要跑医保中心、公积金提取还得奔公积金窗口……不同部门“各自为政”,让群众在奔波中耗时间、在重复填表中费精力,少则几天、多则数趟才能办完。为破解这一民生痛点,凤阳以“减环节、减材料、减时限”为核心,用跨部门数据共享架起“连心桥”,以业务协同打通“中梗阻”,让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推动“一窗受理、一表申报、一次办成”从承诺变成了常态。
改革的温度,不仅体现在退休老人的笑容里,更藏在新手妈妈的指尖操作中。府城镇“新妈妈”祁红丽就是改革红利的受益者。孩子出生后,她本做好了“跑断腿”件的准备,却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轻点“皖事通”App,10分钟就把医学证明、户籍登记、医保参保等跨部门业务“一站式办妥”。“不用抱着孩子来回跑,指尖轻滑就搞定,这服务太懂咱新手妈妈的难处了。”祁红丽的话语里满是轻松。
“从‘线下跑’到‘指尖办’,背后是机制重构与系统联动。”凤阳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杨娑娑介绍,当地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4个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综合窗口和6个“一件事”专窗,还配套设立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,构建起“前端受理+后台流转+兜底保障”的全流程服务机制。通过打破“信息孤岛”和“部门壁垒”,推动跨层级、跨区域事项协同联办,真正实现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。如今,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和“皖事通”,35项“一件事”已实现“网上办、掌上办、自助办”,让群众“一次提交、多端可查”成为现实。
政务服务的蝶变,在办税大厅里同样清晰可见。曾经排长队的“热闹”少了,取而代之的是“云办税”的便捷。
“大厅日均叫号量从384个锐减到29个,数字的减法,正是服务体验的加法。”凤阳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局长张坤指着“智慧税务体验中心”说,这里用1台自助终端、4台平板、12台电脑构筑起多元办税场景,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发票开具。与此同时,三名工作人员随时在线“解惑”,让“零接触”服务深入人心。
改革既要拼速度,更要暖人心。这份“温度”,在“容缺办理”中尤为动人。不久前,凤阳一家企业办税员何慧匆匆赶来办理服务贸易对外支付备案,却发现忘带项目合同,正急得额头冒汗、不知如何是好时,窗口工作人员递来一个“信易办”容缺专递信封,笑着说:“材料补全后寄回就行,不用再跑第二趟。”
张坤拿着A、B、M级三个标注为不同颜色信用等级的“信易办”容缺专递信封解释说,信用越好,服务越优,已成凤阳税务的鲜明标签。纳税人可享受次要材料后补、免费邮寄到家的便利,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短近6成。更暖心的是,凤阳税务还主动“加码”容缺事项和材料范围,将空白发票等纳入其中,持续释放信用红利。
“流程做减法,服务做加法,改革才有生命力。”杨娑娑坦言。通过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,凤阳已上线的“一件事”平均跑动次数减少94%,办理时限压缩69%,提交材料减少60%,累计办理3829件,办件数稳居滁州市前列。
从退休手续“一窗通办”到新生儿证件“指尖搞定”,从办税服务“零接触”到容缺办理“暖心递”,一件件民生“关键小事”的悄然蜕变,印证着“进一门、办成事”早已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
原标题:《他山之石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:告别 “多头跑” 畅享 “一次办”》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